首页
>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跨文化对话:当东方戏韵遇上西方观众

7月7日下午,美国密西根大学亚洲语言与文化系陆大伟教授(David L. Rolston)与我校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教师举行座谈,聚焦“‘他者’视域下的中国戏曲海外传播”。

陆教授以美国著名汉学家西里尔·白之(Cyril Birch)的《牡丹亭》全译本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他围绕《牡丹亭》的全译本、选译本、文本研究及字幕翻译等方面进行阐述。谈及白之的戏曲翻译策略时,陆教授指出,戏曲唱词虽强调押韵,但海外译者在英译时通常不刻意追求押韵,偶有押韵也多具娱乐效果。他认为,这折射出戏曲文本海外传播与译介过程中面临的“本地化”困境。


image.png


陆教授首先辨析了“Theatre”(侧重表演)与“Drama”(侧重文本)两个核心概念,指出美国学界对中国戏曲的研究多集中于文本、文化及史论领域。他认为中国戏曲内涵丰富,若无详尽注释与舞台说明,外国学者也难以深入理解其表演艺术,这制约了相关研究的深度。其次,他提到中国戏曲译介成果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以白之等学者为代表;当前北美研究则更趋专门化,如聚焦传奇剧、公案戏等具体类型。

对于戏曲海外有效传播的路径,陆教授认为传播需充分“预热”,他建议在演出前通过大量宣传、讲座及活动,向海外观众普及戏曲文化、表演技巧及文武场等核心元素,提升其认知度,助力其理解戏曲艺术之美。美国凡萨大学比较文学和亚洲研究终身教授都文伟参与了讲座交流互动环节,介绍了他在美国看昆曲的经历,表达了戏曲翻译中的转译与异化问题。


image.png


此次交流为理解中国戏曲在跨文化语境中的传播提供了新视角。陆教授的见解既有对现实挑战的清醒认知,也指明了切实可行的推广方向,为未来更深入的国际戏曲对话与合作注入新动力。期待未来更多精彩的中国戏曲艺术走向世界舞台。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