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推动戏曲海外传播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艺文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专题成果(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戏曲学院在完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任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播、特别是海外传播工作。学院“四个中心”,特别是“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要着力推动戏曲艺术的海外传播、加强中外戏剧交流互鉴,提升戏曲艺术的海外传播力与影响力。

艺文系切实将重要回信精神与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相结合,与文化强国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重要回信精神的强大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学术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反哺教学与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期推送专项课题“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戏曲海外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戏曲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京剧电影<锁麟囊>为例》 ,作者为我系副主任阙艳华老师,发表于《中国京剧》2024第五期。

640 (88).jpg

640 (89).jpg


戏曲电影字幕翻译研究

——以京剧电影《锁麟囊》为例

《锁麟囊》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的经典剧目之一。2015年,笔者参加了张火丁教授《锁麟囊》赴美演出的英文字幕翻译工作。2024年,笔者再次为张火丁教授的京剧电影《锁麟囊》做字幕翻译。本文以《锁麟囊》字幕翻译为例,结合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京剧电影的剧目名称翻译、人物名称翻译、文化典故和文化信息的语内翻译、京剧术语的翻译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对戏曲电影的字幕翻译,如翻译方法、策略的选择,文化典故、专业术语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


一、关于剧目名称的翻译

“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严复语)“翻译之事,遣词既不易,定名尤最难。”(梁启超语)剧目翻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英文剧名。京剧剧目一般以人名、地点、道具等专有名词,或人物+事件、历史典故等方式命名。京剧剧目名称的文字特点也有其独特性:一般为3-5 字,文字简短,内容精炼。同时京剧的情节大多取材于历史、传奇、小说话本等,具有1一定的故事性,更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锁麟囊》是以剧中主要道具来命名的,锁麟囊作为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对剧目的名称进行翻译,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锁麟囊》剧名的译法一直无法做到统一,此页下表为目前比较有影响的译名。

640 (48).png

除上述表格里的译名,在翻译张火丁访美版本的《锁麟囊》时,我们曾经讨论过The Jewelry Sachet, The Kylin Purse, The Jewelry Pouch, The Purse to Encourage Having Honored Son(陆大伟)和The Lucky Purse 等译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翻译团队由中国戏曲学院英语教师和美国汉学家陆大伟老师共同构成,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团队成员对剧目译名的争论几乎贯穿整个翻译过程,还为此展开过数次的讨论。国戏团队主张将剧名直译为“The Kylin Purse”,理由是:首先,“麒麟”(qilin) 一词在英语世界已经有其对应的且被广泛接受的英文“kylin”。其次,“麒麟”是中华文化里的祥瑞之兽,在自然界并不存在,“麒麟儿”代指小男孩,民间也盛行麒麟送子图,在女子临产时用以祝贺,寓意美好,有早生贵子之意,锁麟囊则指绣着麒麟的袋子,所以对剧名进行直译最能表达剧名的文化含义。而外籍专家则从西方观众接受度的层面考虑,建议将《锁麟囊》译为“The Purse to Encourage Having Honored Son”。经过数次讨论后,折中选用“The Jewelry Purse”。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对源语文化的了解,中方译者一般倾向于直译,因此提出的译名比较简洁,尝试用最精炼的语言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官认识,表达最准确的意思。而外籍专家翻译时则倾向于表达故事的内在含义,译名体现了剧情内容,从而让西方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

640 (49).png

当下,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如甲辰龙年,“龙”的英文翻译“loong”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笔者认为“The Kylin Purse”是京剧《锁麟囊》相对更优的一个译名,“Kylin”一词能够更形象地传递中华文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戏曲剧名、术语通过贴近原意原音的译名进行海外传播。


二、关于剧中人名的翻译

关于剧中的人名如何翻译,魏城璧在其《中国戏曲翻译初探》里指出,应根据剧中人物的重要程度选择翻译策略,用拼音来翻译剧中的主要人物,而对剧中的次要人物,则采取意译的方法,认为“在中国戏曲中姓名俱全的角色多是主角,而次要角色只有称谓,以汉语拼音来拼写主角姓名更能保留汉语语音的特色,也为译文添上‘异国情调’。”1(魏城璧、李忠庆:《中国戏曲翻译初探》,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136 页。)

在翻译《锁麟囊》剧本的过程中,对剧中出现的人名采取拼音的处理方式,而对剧中出现的“称谓+ 姓”“称谓+ 名”的称呼方式,则采取直译称谓,给姓或者名加拼音的方式。笔者认为这样翻译电影字幕中的人物称谓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观众的理解。因此无论剧中人物是主要还是非主要,翻译姓名均采取拼音的方式,如丫鬟梅香(Meixiang)和碧玉(Biyu),翻译带有称谓的人物采取直译称谓,给姓或者名加拼音的方式,比如薛哥(Brother Xue)、胡妈妈(Mama Hu)、薛大爷(Steward Xue)、湘灵儿(Dear Xiangling)、卢员外(landlord lu)、薛妈(Mama Xue)。


三、唱词中文化信息的英译策略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充分考虑电影字幕的特殊性,然后对不同的唱词再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电影字幕翻译不是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译者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将决定文化传播的效能。电影台词中许多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语和特殊语言形式难以用另外一种语言符号来体现,而字幕翻译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又大大增加了译介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京剧电影《锁麟囊》字幕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译文的文本特征应简约凝练、通俗易懂。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电影字幕必须符合观众的接受能力以及与电影画面信息同步。

第二,做好京剧术语的译介工作。京剧中有丰富的专有名词,这些术语一般很难在英语里找到对等的词语,如何准确翻译、传达这些术语,对京剧文化的传播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翻译字幕时还要兼顾作为语言的文学性以及作为电影的表演性。

在“春秋亭”这场戏中,薛湘灵说道:“漂母饭信非为报也。”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两个版本的英文译文:

译文1: We do this not for repayment.

译文2: When the washerwoman fed Han Xin it was not for any future reward.

“漂母饭信”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2(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2021 年,第2983 页。)描述的是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常常饿肚子,在河边钓鱼。漂母同情韩信的遭遇,经常给他饭吃,韩信对此表示感激,并承诺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她。然而,漂母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后来,韩信成为楚王,他没有忘记漂母的恩情,命人送酒菜给漂母,并赠予她黄金一千两以示答谢。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中感恩和知恩图报的典型例子之一。

译文1考虑到演出字幕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没有将“漂母饭信”这个典故的文化信息翻译出来。2015 年访美演出时采用的正是译文1,考虑到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度,即使将这个典故翻译出来,没有相关文化背景可能也无法理解。而译文2则保留了典故的文化信息,在此次上映的京剧电影版《锁麟囊》中,我们保留了译文2。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将能反映中华文化的典故推广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考虑到受众是走进电影院的中国人,具备相关的文化积累,将此典故翻译出来,反而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再如本场中有一段唱词:

听薛良一语来相告

Hearing of Xue Liang’s report

满腹骄矜顿雪消

the vanity that filled my breast has instantly melted

人情冷暖凭空造

A human’s life is at the mercy of the heavens

谁能移动它半分毫

Who can alter its course a hair’s breadth

我正不足她正少

I am in the flower of my youth, she, in hers

她为饥寒我为娇

She suffers from hunger and cold. I, from being spoilt

分我一枝珊瑚宝

If I parted with a single precious coral

安她半世凤凰巢

It could afford her and her husband half a lifetime of ease

对“我正不足她正少”有三个版本的译文:

译文1:I am in the flower of my youth, she, in hers

译文2:She falls into want while I am too much coddled

译文3:I was always unsatisfied but it was she who was always in want

到了春秋亭,薛小姐路遇赵守贞在哭泣。后得知是因为这家人贫穷,女儿出嫁当天并无嫁妆。薛湘灵的唱词“我正不足她正少”一句的语内翻译出现了争议,有的译文将“我正不足她正少”语内翻译为“我年少(不足)她也年少”。笔者查证后得知,“我正不足”出自《红楼梦》“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我正不足”指富人虽富,但却常不满足。因此,译文1显然在语内翻译阶段出现了误解,错误地传达了唱词的含义,译文2和译文3则有效传达了“我正不足”的文化含义——我不满足、不知足。考虑到电影字幕的特点,翻译应尽量简洁,因此通过对比,我们选择了译文2,既有效传达了文化信息,又考虑到电影字幕语言简洁的特点。

《锁麟囊》唱词优美,唱词和念白都极富有文学色彩,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典故俗语等。如“可曾见我夫与我萱台”(Do you have news of my husband or my mother) 中,如果对“萱台”没有一定理解,不知道这是对母亲的尊称,则无法有效传达文化信息。“萱台”源自《诗经·卫风》:“焉得谖(萱)草,言树之背。”象征孩子对母亲的亲情,唐代孟郊《游子行》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因此萱草在中国就成为象征母亲的花。

第七场有一句念白:“青衣休笑我,今日正相亲”,表明主人公从富家女到仆人身份的转变,心态也随之调整。如果对相关典故和文化信息不了解,单看字面意思,很难进行有效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这句念白的正确语序为“休笑我青衣”,这是中国古诗词里常用的倒装句式,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多情应笑我”“自来自去梁上燕”等诗句。“青衣”是戏曲术语,属于京剧行当旦角的一个类型,按照传统,青衣在旦行里占据最主要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大多是端庄正派的贤妻良母或贞妇烈女3(王立新、阙艳华:《京剧行当术语中英文对照》,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 年,第43 页。)。而本句中的“青衣”则不是行当术语,指人物所穿的蓝色服饰,根据当下的境遇可理解为“朴素的衣着”,此时富家女已成为卢府的仆人,显然可以将“青衣”语内翻译为“仆人的衣服”。“青衣休笑我,今日正相亲”则语内翻译为“不要嘲笑我身穿仆人衣,这身衣服更符合我今日地位”,因而,其译文应为“Don’t laugh at my wearing of servant’s garb, it is no longer strange to me”。


四、京剧电影字幕译介思考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京剧电影的字幕翻译项目越来越多,然而参与其中的译者群体却相对复杂,许多译者对戏曲文化内涵的了解过于表面,导致字幕的翻译出现各种问题。

首先,京剧电影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在翻译京剧电影时,必须注重传达京剧的氛围和特色,同时保持其原有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其次,京剧电影的翻译还需要注重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许多唱词往往与中国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因此,翻译时应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解释和注释。同时,对于可能引起误解或歧义的词语或句子,应及时进行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再次,要注意传达京剧电影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京剧电影通常是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因此翻译时应尽可能传达原作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方式。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词汇,以及在翻译中加入必要的解释,来准确传达京剧剧目的意义和效果。

最后,京剧电影的翻译还需注重时代性和可理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应注意目标受众的理解和需求,力求使译文贴近当代读者的审美趣味和理解能力。

对于京剧电影中出现的戏曲术语,有时很难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概念或表达方式,为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译者只有努力寻求缩小可译性限度的方法,对一些戏曲术语尝试直接音译,而不要只图通俗易懂而一味的进行归化或解释,这样有助于读者了解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蕴,从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深层沟通,在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文化融合氛围中,构建人类文明与和谐生态文化。

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应充分考虑戏曲在西方文化世界的接受性,在一些地方要进行必要的变通,比如通过语内翻译做好改写、解释性翻译、增加说明等策略。同时,戏曲翻译不单单是译者的工作,而需要社会层面各个参与者共同努力、克服问题、制定规范、找到对策,从而保证戏曲术语的有效翻译和传播。

京剧电影的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重要工作。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京剧艺术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背景,注重传达情感和表达方式,同时注意时代性和可理解性的要求。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京剧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京剧。

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尤其是戏曲艺术能在海外走多远,很大程度取决于翻译的质量。只有加强戏曲艺术的英译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戏曲在海外的传播和研究,从而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作为戏曲英译人员,需要既通晓戏曲文化知识,具备娴熟的汉英双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目的、翻译技巧、文学素养的积累,结合翻译实践,才能逐渐形成成功的译作,扩大戏曲的海外传播。

640 (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