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公告
“初心刻马栏·文脉溯爨底”:艺文系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教育+古村文化”主题党日活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5月10日,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党员、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走进马栏村和爨底下村,通过实地研学,将政治理论学习、实践教育与古村文化紧密结合,开展了“初心刻马栏·文脉溯爨底”红色精神与古村文化于一体的主题党日活动。
初心刻马栏
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了被誉为“京西第一红村”的马栏村。这里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北京早期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更是京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诞生地,孕育了京郊首个县级党组织,并开辟了北京地区首个由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马栏赓续红色血脉展览馆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北岳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马栏村的革命故事。
这里曾是萧克将军工作生活的地方,他亲自指挥挺进军整编并领导对日军的战斗,同时马栏村民也积极响应动员,踊跃报名参军,与人民子弟兵并肩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追寻革命先辈奋斗的足迹,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亲自体验防空洞、观赏CAVE影院数字化呈现的历史时刻,更让大家体会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认识到革命精神必须代代相传。
文脉溯爨底
随后,大家来到了拥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也是著名的抗日模范村。村中不仅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还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被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大家学习了解了“爨”字背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文化内涵,也进一步了解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爨底下村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畏精神与坚定信念。
“小院有戏”作为门头沟区的文化品牌,也是“戏曲进乡村”的重要落实举措。以爨底下村明清院落为舞台,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古建筑群中的新生,让参与者在欣赏戏曲表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古村文化的完美融合。
红色足迹是永恒的信仰,英烈精神是无声的号角。通过此次“红色教育+古村文化”的创新模式,大家不仅在沉浸式的红色基地接受了精神洗礼,还在明清古建筑群落中体悟了廉洁文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同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实现了党性淬炼、文化浸润与使命担当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