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首届戏曲美学与美育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在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五周年之际,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承办的首届戏曲美学与美育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11月8日在中国戏曲学院顺利召开。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冉常建教授,党委常委、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主任于建刚教授,艺文系副主任阙艳华、宋之歌,艺术学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阙艳华、徐龙飞、刘小梅共同主持。

冉常建副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无论戏曲人才的培养,还是戏曲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戏曲理论的研究和方向的指引。当代戏曲理论应该深植中华美学精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新时代的艺术发展方向。他指出,戏曲在当代的实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貌和形态,戏曲在当代应该遵循怎样的美学精神,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美育作用,很值得研究。当代戏曲在中外文化交融互通的时代,如何处理与国外演剧、西方美学的关系,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他强调,“美育”是艺术的重要功能,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戏曲美学与美育的学术研究对于学校“四个中心”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适逢学校建校75周年、总书记回信五周年,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安奎做了“戏曲美学与美育的关系”的学术报告。他指出,理解戏曲必须要抓住戏曲的美学特点,要从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角度来理解戏曲。美育是一种教育的实践和工程。审美是美育和美学之间的重要联结。戏曲美学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中国美学,理解中国艺术的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小菊研究员从戏曲批评的角度分析了当代戏曲的美学实践。她指出,当代的戏曲发展离不开健康而深入的戏曲批评,艺术批评就体现着美学的精神。她提出,戏曲鉴赏和批评有三个重要层面:一是从戏曲文学的角度“观其事”;二是从戏曲表演的角度“赏其技”;三是从艺术精神的层面“察其道”。戏曲艺术的发展应该遵循其内在的艺术规律,走合乎中国美学精神之“道”。

北京大学陈均教授借用艺术史的“回音室”概念,讨论了戏曲美学的生成情境。中国戏曲的“写意”“虚拟”“程式”等美学概念,是在 20 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生成的,而非不言自明的“本质”和“传统”。陈均以布莱希特的“打破第四堵墙”、梅兰芳的“移步不换形”等中国戏曲的重要概念为个案,通过对1930年代程砚秋赴欧考察,梅兰芳赴苏演出、赴欧考察过程的细致分析,描述了“远游”“回返”“生成”的“回音室”模式。

中国戏曲学院陈友峰研究员从戏曲是“创作一半的艺术”出发,分析了戏曲审美接受理论研究的缺失和影响,强调当代戏曲应加强对观众的研究。陈友峰列举了接受理论缺失的表现,并指出此种缺失带来的影响:演关系断裂、传承断层、批评失语、创作盲目。最后提出构建戏曲审美接受理论的路径,可从三个方向进行研究:一是回归戏曲本体,二是借鉴外来理论,三是关注当代实践。

首都师范大学史红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当前关于“美育”的政策,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肯定。史红认为戏曲美育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在保持戏曲本体美学精髓的同时,并能让当代青少年所接受和喜爱。解决这个矛盾就要解决戏曲发展中守正和创新的关系问题。史红指出,守正要守精神之正,守美学之正,守经典之正;创新要注重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和形式创新。最后以中关村一小“京剧特色课程”为例介绍了戏曲美育的实践路径。

中国戏曲学院刘志梅副教授从“行当”和“功法”入手分析了戏曲的感兴问题。感兴联结着戏曲演员与观众,也传达着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她认为,行当、功法是戏曲表演的基石,要在角色创造中发展行当、功法感性质料的活力内涵,同时在角色精神内涵的规定下,充分发挥戏曲的行当、功法的广泛适应性。刘志梅指出,当前泛歌舞化的表演倾向并不利于发展戏曲多剧种的艺术活力,一定要把戏中的戏剧性演出来,应从“这一个”的行当规格出发,调整具体表演功法的尺寸。

中国戏曲学院刘三平教授则探讨了古典园林的美育问题。她认为大学美育可以立足于三个方面:一是对现存的公共性的美的体系,进行理论上的确认和认识,这包括艺术体系中的美、生活体系中的美、自然体系中的美;二是在中国之外的其他文化符号化、公共化的美;三是现在已经被解构了的美,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的,成为一定文化标志的美。刘三平还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颐和园的动观与静观、天然与工巧、古园与古树之美,用呼吁的口吻号召大家“到颐和园去”。

最后,于建刚教授从“由戏曲本体入手探究其美学价值、由艺术教育入手用戏曲美学影响青少年、由“双创”入手探讨戏曲美学与美育实践”三个方面对会议进行总结。他认为,要构建“课程、实践、研究”三位一体戏曲美学与美育的发展路径,首先要推进系列课程建设,用以戏曲美学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来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发挥美育功能。第二,要开展围绕戏曲美学、戏曲美育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要特别关注戏曲美学术语的阐释,搭建学术平台。第三,要推动校内外围绕美育的专业实践活动,构建更多样的美育场域,在实践场景中实现对学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