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首页» 新闻公告» 系部动态

系部动态

蛇年“艺”彩|春节主题作品展示(二)

寒意渐渐消散,春正悄然拉开序幕。无论是生动精彩的绘画,还是记录下美丽瞬间的摄影;无论是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还是感人至深的文学佳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对新春的深情祝福,对蛇年美好愿景的无限憧憬。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艺术的海洋中,感受那份由内而外的喜悦与温暖,共同迎接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生机勃勃的蛇年春节。


手工作品


2024级国际文化交流 甘沐宸

《指尖上的新年》

06c457fdf7f34e0b93b32a69f1abf2fa.png

用粘土亲手制作的相框,每一道纹路、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创意与心意,它们不仅是装载回忆的容器,更是新年里一份独特的祝福与装饰。为了迎接花市的热闹氛围,这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相框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踏上了前往广东的旅程。

在那里,我定居广东的姐姐成了这些手工作品的最佳代言人。在她的热情推介下,我的粘土相框很快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了摊位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一个小有收获的新年,不仅仅是因为相框的热销带来的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那份来自家人间默契的合作、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参与与体验,以及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欣赏与喜爱的满足感。这样的新年,充满了温馨、喜悦与成就感,仿佛每一个微笑的脸庞,都在为你的努力与才华点赞。新的一年,愿这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如同粘土相框中的照片一样,永远定格在记忆中最美好的位置。



绘画作品


2024级国际文化交流 陈奕澍

《猜猜白蛇传是谁的校戏》

7ac5f72f52564214adc27d8456a5b62e.png

2025年春晚舞台上,《借伞》一节目惊艳众人,以戏曲的独特魅力演绎《白蛇传》中经典的借伞情节,让这一传统故事绽放新光彩。而中国戏曲学院校戏《白蛇传》,更是传承经典弘扬戏曲文化的生动体现。从学院的舞台到春晚的大舞台,戏曲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手中不断焕发生机,古老的故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戏曲之名,延续着独特的魅力与传奇。

画面中,青春朝气的国戏学子,身着简约的学院服饰,笑容灿烂,尽显戏曲传承新生力量的风采。四周环绕着灵动可爱的戏曲人物形象,有扮相精致的白蛇与青蛇,她们或是手持油纸伞,或是身姿婀娜,一颦一笑间将我们带入了经典的戏曲场景之中。



文学作品


2024级国际文化交流 尹若潭

短文《烧新年》


初四初晨的雾霭已经没有了前几天弥散的火药味,乡下向来是不禁烟花爆竹的,但再漫长的喧闹也终会停止,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如同一场精彩的剧目终结之时留在人们心中的那点小念想一样。

雾朦朦胧胧罩着,远边的山树是看不清的,像是把我们都浸泡在一锅半稀不稠的米汤当中,给本就不轻盈的世界又多增添了一分厚重。

初四没有前几日的热闹和年味。在我的家乡,这一天往往是祭拜过世之人的日子,也就是“烧新年”。

蜿蜿蜒蜒的山路通向外公外婆的安眠之处,一辆小车在其中蛄蛹着,天边的雾气早已散去,稀稀拉拉的下着小雨,乡下的路向来是拥堵的。

我依靠在车窗边,水滴从玻璃上滑过,突然回忆起小时候在雨中坐车无聊时打发时间的项目:选两个水滴,看谁先滑下去,那时候在我的心里这水滴也一定是有生命的吧。

由于堵车,家中的亲戚们已经先行祭拜了,我们一家走到外公外婆的坟前,先前的纸钱还没燃尽,被烧的半黑半黄的纸钱,在热力作用下翻涌的气流,卷起细碎的白屑,飞的到处都是,像是飞扬的蒲公英。

我们把剩余的纸钱烧了,我的母亲絮絮叨叨地给外婆说着话,由于加入了新的燃烧物,火又漫了上来,纸钱在天空中起舞,又缓缓落下,让我想起了深秋的落叶,那一抹落叶随风而起又四散而落,代表着生命的枯荣,这翻飞的纸钱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大人们总说那个气流就是通往天国的道路,纸钱飞到天上就代表天国上的他们收到钱、很开心。我向来是没有什么迷信思想的,但是这一刻我是多么希望天国真的存在,这烧的纸钱能让外公外婆在那里过的好一点,这些话也能让他们听到。

烧完了纸钱,鞠了躬,仪式算是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车上,雨还是没有停,滴滴答答的水滴扭扭捏捏地流下,我突然想起了母亲烧完纸之后的感慨,“人啊,就是这样一辈子”。

平日里唠叨的话,在这个时候居然让我有了别样的感受,这一个水滴被其它汇聚下来的水滴推着前行,又终将汇聚到别的水滴里去,这不就是人的一生嘛,年轻时被父母扶持着前行,到老了又扶持自己的下一代,像是一个无终止的循环。

山路颠簸弯绕,搞得我有些晕车,那些没头没脑的想法从我脑中离开。我只知道,走过这条路,我们就又要到家了。



《烧新年》描绘了农历新年的一场祭奠仪式。初四清晨,作者随家人前往山间祭拜外公外婆。一路上,雾霭、细雨、拥堵山路与童年记忆交织成静默的叙事背景。烧纸钱时,母亲的絮语与飘散的灰烬,生者与逝者以火焰为纽带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传统仪式里,展现出对生死的复杂情感:质疑迷信又盼彼岸存在;既感慨人生如朝露,又在颠簸归途中触摸到家族血脉绵延的温度。这场“烧新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仪式,在细雨与火焰的碰撞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诗意叩问。



摄影作品


艺文系教师 季虹

《年灯》

f7028f0268c549eca048d1a4d0814edf.png

f887ab32c1f54a91a2c12967bb668bc7.png

360c220cc36b437584c7cedbf37d4697.png

灯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团圆。水中的灯笼,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们静静地漂浮,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希望,勇往直前。


2024级国际文化交流 齐可心

《打铁花》

b094827aeee04b97b2c8b8dc7a6a3a3f.png

打铁花时,熔铁炉中翻滚的铁水被匠人精准地击向空中,那一瞬间,铁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空中骤然绽放,犹如千万颗璀璨的星星在幽邃的夜空中肆意飞舞,交织成一片绚烂夺目的金色火花雨。每一滴飞溅的火花都像是一颗小小的太阳,闪耀着耀眼而炽热的光芒,将四周照亮得如同白昼。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绚烂的轨迹,彼此交织、碰撞,发出噼啪作响的悦耳声响,却又比烟火多了几分粗犷与原始的力量感。

这火花四溅的场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对古老技艺的一种致敬与传承。每一朵火花都承载着匠人的汗水与智慧,它们在夜空中短暂而灿烂地绽放,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打铁技艺的辉煌与不朽。这光芒耀眼的瞬间,定格成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让人在赞叹之余,也不禁对这份传统艺术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与向往。


2024级国际文化交流 叶鸿均

《家乡的海》

3c9dfbfb8e574689adeb59601d6efb8d.png

0b17cfce198b4608b8cc9b7e2d1cfa4f.png

925c505a11c242efbcb68a54bd3fccaf.png

这组照片拍摄于我的家乡辽宁大连的冬日海边。正是春节时分,凛冽的海风携着新年的气息。远处,海天相融,波光粼粼,那是大海与天空在新年的深情相拥。春节,是团聚的时刻,也是与家乡山海重逢的契机,这片海承载着我童年的回忆,也承载着家乡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2024级戏曲教育 时涵槿

《过春节》

7eabdefd67644879a3bc562f30de1cce.png

f08984f229ac43bb82a73e6afbc61341.png

52bfe66e530d4a5ab6707414b272b483.png

d2a2163c368f4d53870da4014c84b4ca.png

80ff14cdfa35429ba1ef3736c39cceda.png

今年春节,我这个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回到了山东老家。刚到家,就被浓浓的年味包围。

在老家,我们一起准备了丰盛的祭祖供品,有整鸡、猪头肉和新鲜水果,这是在北京很少见到的传统仪式。除夕夜,一家人围坐,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乡菜,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饭后,我们一起观看了春晚,与往年相比,今年我们格外关注了戏曲节目。零点钟声敲响,外面烟花绽放,我也跟着放起了烟花棒,感受着烟火中的欢乐。

和北京过年比,老家更有传统气息和热闹氛围。北京过年少了些这样的仪式感和烟火气。这次回老家,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份独特的年味,也更理解了家乡春节的意义。



在这个“蛇年‘艺’彩”的春节主题作品展示中,我们一同领略了艺术与传统节日的美妙交融,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承载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与深深期许,都在讲述着关于家的温暖、关于希望的萌芽、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愿这些精彩纷呈的作品能成为我们心中一抹不灭的亮色,陪伴我们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日子,度过每一个难忘的春节。